就算你不是专业文案,用好这些技巧也能写出1000条好文案!(4)
这其实就是唤起用户内容深处的一个个场景。毫无疑问,场景是具象的是有画面的,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内发生的一系列具体生活画面或情绪,可能是你大学毕业时的一次聚会、可能是在大城市一次深夜想家的流泪、也可能是一次感人的生日会......
而场景化的文案,就是给用户制造一个场景联想,让用户能触景生情而关联到品牌或产品,从而传达出品牌定位或产品价值,并产生高转化。
这样的文案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过一系列文字击中用户具体场景,从而打动用户。
就像上次网易和知乎齐发的地贴广告,都是采用了典型的场景化文案,而且后面陆续各大品牌也都来了一大波。
(网易云音乐)
(知乎)
22、描述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于文案同样重要。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建立认知,更别提产生信任感,但细节丰富的描述不同,它能帮助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
比如我要说一个人懒,如果说:小明这个人非常懒。你有什么感觉吗?这个人有多懒?
不知道!
但如果我这样说:小明这个人平时吃饭都是别人喂到嘴边才吃,东西掉地上腰都不肯弯一下,太懒了。
这种描述是不是就不一样,这得多懒才会这样。
一段文案里,细节的东西越多,就越能有画面感。就像电影里面刻画一个人物,对他的细节塑造越多,描述越聚焦,这个人物形象就会越清晰,观众认知也会越深刻。
再比如现在的手机,每一个产品图拍出来都好像长得差不多,但对于细节的描述,才是最不一样的,它让用户能更清楚这个手机的差异化卖点。
23、巧借用户评论
文案是写给用户看的,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用户。
因此,文案还真就得想用户所想,知用户所需,你要经常观察你的用户,有机会还要和他沟通。
因为用户内心真实的声音尤为真实,也极其容易在其他目标用户群中引其共鸣。所以,这就有一个很好的技巧出现,就是去观察用户的评论、留言。
有时候,用户的评论直接就可以当做标题了;有时候,用户的评论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来源;还有时候,你只需对评论进行筛选与整理,就马上能得到一篇共鸣性很好的文案。
24、给你的用户找个借口
对于营销文案,使用户购买合理化,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会给顾客 “ 再想一下” 的借口,当然,他们就不会买了。
我说的是,就算他们信任你了,还是不会买。
每个人买东西,都会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你的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借口来满足这个账户。
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或者需要什么样的购买借口,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减少心理矛盾,促成购买。
例如同样一件标价为2千元的衣服,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觉得贵,舍不得买,但如果是送给心爱人的生日礼物,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所以这个借口就是送给心爱的人我才买的。
25、打造人格化的文字
越来越多场景的文案就需要像和用户面对面的在沟通交流一样,用户是一个个体,而文案塑造的也是一个有人格的个体。
这其中,有一个东西是一定需要的,就是文字人格化。这也是所有大V都正在做的,我们不是机器人在说话,而是要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
不一定要华丽的词藻,文字也不一定要精雕细琢, 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标签、个人、态度、价值观等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你塑造的是一个“鸡汤情感专家”,你的文案应该怎么说话?
如果你塑造的是一个“专业低调的男人”,你的文案应该怎么说话?
如果你塑造的是一个“集合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你的文案应该怎么说话?
26、 关联熟悉事物
我们的大脑都是会关联记忆的,而且还是非常喜欢特别擅长关联记忆。比如我说“水果”,你脑袋里面可能已经马上出现了几种水果。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更习惯于用固有的认知去解释和理解新事物。对于文案,我们也是习惯于用过去固有的认知去理解。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而利用对方已经理解的事物(基模),再在这个事物上进行关联就容易多了。
所以,一个非常好用的文案绝招就是:利用用户已经理解的事物,来解释目前还未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