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品牌和“年轻”之间的冲突,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摘要:在今天网络与社会交融的环境下,年轻人的生活理念、价值主张与老一辈们有很大的不同,尽管这群人现在还不是“给钱的主”,但怕就怕这未来,怕就怕这个趋势,一旦趋势来了,再想追“风口”又晚了。那怎么办呢?拥抱年轻人呗。
去年亚布力企业家大会,大佬们开会总得找点乐子,主持人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先请马云上台,并表示接下来要问几个问题,并且要求马云如实回答。一看这场面,现场大佬们都在等着看好戏。
主持人就问了,“马云先生,您知道二次元是什么吗?”
马云答,“这个我不知道,真不知道。”
接下来马云开始解释...
于是,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诸位看官,你们知道二次元是什么吗?
是否知道不要紧,这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
但我们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营销与年轻人的关系。毕竟年轻人代表未来,哪一个品牌敢不研究年轻人呢,别小看那些在你家门口路过的年轻人,下一次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客户。
90后、00后的崛起,带来了一批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新潮,在今天网络与社会交融的环境下,年轻人的生活理念、价值主张与老一辈们有很大的不同,尽管这群人现在还不是“给钱的主”,但怕就怕这未来,怕就怕这个趋势,一旦趋势来了,再想追“风口”又晚了。
那怎么办呢?
拥抱年轻人呗。
我们看看百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是怎么做的,历史上每一次可口可乐都能和新一代接轨,上一次是健怡可乐,这一次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就是下面的昵称瓶。
无论是标签的炫耀,还是分享。瓶身都与年轻人做了一次沟通,除了正常规格的昵称瓶,还有小瓶包装的分享瓶。
再看看另外一个品牌味全果汁,你还记得之前的味全果汁的样子吗?看看今天的味全果汁吧,多种方式组合不同的 “表达”,祝福也好,恶搞也好,反正控制权交给你了,你来决定。
统一旗下的小茗同学也是一个路子,四种不同的颜色、包装代表四种不同的情绪。还记得英语作文的题设始终是一个叫李明的同学吗?小明们,今天挑哪一款?
诸位看官,有没有发现点什么?
可口可乐、味全果汁、小茗同学都是从包装上拥抱年轻人。
其核心是表达。年轻人渴望表达,渴望彰显自己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这个“表达”不一定是可口可乐昵称瓶那样的标签,重要的是表达的这个过程。
除了快消品,我们再看看传统行业,年轻人与品牌之间的冲突在传统行业更明显。
传统行业与年轻人之间似乎本身就没什么好说的,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1就是1,2就是2,两者之间天然就存在一种不可协调的错位关系。
比如说,白酒行业。
提到白酒,你可能想到的是茅五这样的高端品牌,或者次高端的洋河、郎酒,再或者是劲酒、二锅头这样的大众酒品牌,这些是全国性品牌,白酒行业由于其产地、人口、历史的诸多因素,又有很强的区域特征,每个区域都有地酒企业“猛虎”,比如甘肃的金徽酒,河北的衡水老白干,安徽的口子窖等等。
无论是全国性品牌,还是区域性品牌,白酒诉求的一直都是XX年历史,XX年陈酿,XX酿造工艺,口感等,行业里的现象就是除了诉求历史、酿造工艺,就是换一种说法去诉求历史、酿造工艺.....
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所有人都不敢想打破点什么,似乎白酒就应该是这样。既然它的社交属性很强,消费场景也很固定,目标人群也很清晰,那为什么就一定要和年轻人搭上关系呢?
而正是这样,白酒与年轻人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两者存在一种断崖式的错位关系。
每当冲突出现的时候,机会往往也是紧随其后。
没有人吃螃蟹的时候,第一个出来吃螃蟹的人就会被冠以勇士之称。
江小白就是这个勇士,和前面的解决方案类似,也是从包装上去拥抱年轻人。江小白的解决方案就是表达瓶,文案结合瓶身的包装,瓶身的文案嫁接表达情绪的功能,于是,你看到了各种关于人生、朋友、爱情、家的文案,每一条似乎都很懂你、与你产生共鸣。
给年轻人一个“我懂你”的眼神、一个表达的窗口,似乎年轻人就真的为此买单了,网传它已经做到了10个亿。
看来站在年轻人这边,就是有肉吃。
没有意义的差异化也是有意义的,在一个堆满岁月灰尘的行业里,江小白的与众不同就是最不像白酒的白酒。
年轻人的策略加上一个小瓶的切入点,使得它与传统白酒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而彼时恰逢传统酒企的行业调整期,酒企的观望也给了江小白迅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它阶段性的成功。
而近来其推出的白酒混饮思路,某种程度上说更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如江小白给自己的定义:情绪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