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明:为什么那些广告很Low,赚钱却比你多?(2)
配上一段专题片的截图,淳朴的老大妈端出一锅姜糖,真有百年工艺的古朴范儿。
我们选用的XX怀姜,姜精油高达0.35%,而普通地方的姜精油只有0.2%,XX怀姜也因此成为中药的一种特有药材。
如果只有这段文案,看起来还是蛮可疑的,感觉是卖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是配上下面这段中央台的专家介绍,一下子感觉权威可信了。
为了激发女性顾客的购买欲望,文案还写道——
女子服用此膏更有温经止痛、暖宫助孕、调理气血、美颜瘦身之效果。
怎么证明呢?
推文展示了一段Gif,用某度搜索,能跳出来一大堆姜糖膏养生的文章,好多媒体都报道了呢!
这样的广告一不酷,二不炫,但是小刚、小芳看完,觉得很可信!
他们不但自己会买,而且他们还会介绍给朋友,因为卖点文案很通俗,很好讲。
推广几天,销量已经2.2万,乘上48元的客单价,算出来人家做了105.6万营业额。
广告虽土,但是实实在在地把货卖掉了。
广东一个品牌没啥知名度,推新品时,老板让一个刚做文案2年的新人妹子去写,交给她一份框架——
网易、新浪、搜狐等大媒体都在报道(配新闻截图)
港剧里明星都在用(某一集影星桌边的道具)
世界500强公司都采购这个(其实只不过是给人家员工聚会出了几份礼品)
国家出报告检测过,质量合格(有印章的报告原件图片)
上面这些事情,找新闻源发些文章,做一些SEO,搞些低成本的赞助就能做到——但是写出来就感觉挺厉害,而且通俗易懂。
投放之后,ROI做到1:7,投1块钱广告费,赚回来7块钱营业额,写文案的小女生自己都吓了一跳。
如果只想走小众高端路线,我们做一辈子Daniel和Sammy,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想要广阔的大众市场,我们就必须脱离营销人的圈子,把视野抬高一层,从飞机上俯瞰中国的大版图,看清楚80%以上的消费者是谁,做他们看得懂的广告。
二、10元钱难倒消费者
Daniel和Sammy没想到的第二件事请,是小刚、小芳们的收入很低,低于他们的想象。
没理解这一点,就容易在定价和文案上犯错。
前2个月,老关分享过一篇文案,是新媒体公司一位副总裁卖他的新媒体课程,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任何行业都存在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月薪1万是新媒体人的分水岭
迈过这个坎
你就能获得加速度的成长
北京的读者哑然失笑——现在随便招一个熟练点的新媒体员工,工资都要给1万到1万5了,这算哪门子分水岭啊,这是起步价!
你现在就可以打开招聘网站查一下:在二三线城市,干新媒体编辑起步月薪3000-5000,6000就能招到熟练的人了。
月入1万,已经是总监、牛人级别,在职场新人眼里,那是牛逼闪闪的存在。
人家副总裁文案没写错,他对大众市场的洞察非常准确。
老关要特别提醒在北上广深、或二线城市高级写字楼上班的营销人:大众消费者没你那么有钱,他们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
很多营销人看广告,觉得东西好,看到价格100元,甚至300元以下,就剁手了,感觉没有压力——但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100元的东西真不算便宜。
最近几款销量飙升的产品,他们无一例外地,把分量做得比较小,价格定得很低。
刚才说的销售100万的姜糖膏一罐48元、一款销售破20万的农家蜂蜜一罐49元、一款转化率很高的台湾美白牙齿粉一盒36元,都没有超过50元。
一位农产品老板甚至认为50都太贵,他做了好几次众筹测试销量,得出结论:想卖出高销量,产品必须定价在29元这一档,一旦定到39就会少掉一大批顾客。
几十元,对于Daniel和Sammy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小芳和小刚来说,足够让他们心疼。
当精英营销人在讨论奢侈品时,很多普通人上班族,最爱讨论的是哪里做活动,买洗衣液能省10块钱,中午吃外卖如何凑单,能只掏8块钱吃到一份便当。
当你不能把产品卖得很便宜时,你可以卖贵;但你一定要让人“觉得便宜”,“觉得值”——这很重要。
很多产品文案强调工艺、塑造逼格,写到文章最后,却羞于谈钱,放出一句产品X99元,至于为什么卖这个价,不谈,好像谈钱很不好意思。
普通人一个月赚三五千,你要人家掏几百给你,你不说明白凭什么,人家能舍得吗?
卖给大众的东西,不要怕谈钱,要主动谈,让消费者感觉到实惠,占便宜。
怎么才能让消费者觉得占便宜了呢?
用价格锚点。
告诉顾客这东西值100,现在只卖50,他就会觉得特别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