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广告观点 > 正文

深度|宇见:在营销的意识流变中探寻其文化根基

来源:互联网 编辑:好传媒网 更新时间:2017-06-02 10:24 字体:
  

  摘要:营销思想的发展并不一定始于西方,因此,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发现重要的营销思想。在我们开始关注“市场营销”这一概念的同时,甚至更早,围绕着“广告”的诸多理念,其实就已经在为营销“奠基”了。本文想和大家聊聊市场营销的观念,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的一些有趣印证……

  本文想和大家聊聊市场营销的观念,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的一些有趣印证。为了做到这一点,让我们先来对“营销”做一次极简回顾吧。

  我们今天所说的“市场营销”,如果追本溯源去看,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恐怕要数4P理论的提出了,在杰罗姆·麦卡锡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之后,“Marketing”才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概念。从此以后,无论是菲利普·科特勒对4P的发扬光大,还是4C、定位、整合营销传播(IMC)等理论的相继提出,就都可以说是对“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了。

营销

  但是在我们开始关注“市场营销”这一概念的同时,甚至更早,围绕着“广告”的诸多理念,其实就已经在为营销“奠基”了。比如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等等, “广告”与“市场营销”交相辉映,成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时瑜亮”。

  但即便如此,将“广告”与“营销”的历程加在一起,掐指算来也不过百余年的时光。百余年相对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来说,就显得非常渺小了。对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句意味悠长的话:

  “营销思想的发展并不一定始于西方,因此,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发现重要的营销思想;而且在研究营销思想的发展历程时,不能忽略亚洲。”

  这实际上就点明了,虽然“广告”和“营销”的提出是近百年的事儿,但这一领域的思想,其实是早已植根在我们的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的脉络当中的。这种“植根”大到像乔布斯对“禅”的着迷,使其格外重视“直觉”;小到像定位理论在发展视觉理论的部分时,不断引用到“一画胜千言”这类细节,可以说都是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到营养的例证。

  在我自己做项目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悟:营销中的一些底层逻辑,其实早已被前人提出过乃至于讲透了。将这些思想“借”过来,稍加变通,往往就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到工作中的要领,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尝试探讨其中几条:

  1、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营销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我看来十分贴切地讲出了「用户洞察」在营销中的意义。从发现营销理论(SDi)的观点来看,我们之所以要做洞察,就是为了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与需求,将用户不断变化中的需求,视为品牌创新的源头;所以将这句话“翻译”过来,恐怕就要说“营销无常心,以用户之心为心”了。

  “以用户之心为心”,在我看来比“营销调研是要理解用户需求”这样的“科学化”论调好很多;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我们讲得更多的是“心”而不是“脑”,我们一直认为“心”是思维和情绪的主宰——待人要“有心”;做事要“用心”。从未听说过“用脑待人”一说。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由于社会科学总是表现出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借鉴;将“脑”界定为感知中枢,诚然代表了科学的进步,但也催生了一个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导致一些营销观念,会“情不自禁”地将用户感知品牌的过程,解读得过于“理性化”,其结果是令很多品牌提出的概念,都是“具有完全确定性的功能利益陈述”(怕上火喝王老吉、小困小饿喝香飘飘),进而让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语言,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和无趣起来。

  要么,就是像《文化战略》中提出的另一观点,企业对于“品牌创新”的理解,只是去研发一个“更佳捕鼠器”(更好技术和更强功能的产品),而没有意识到“满足用户意识形态层面的需求也蕴含着重要的创新机遇”;这些,可以说都是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心”这一哲学思想的种种表征吧。

  从我的个人的观点来看,营销人对所谓“营销科学化”这类命题一定要谨慎看待,并且千万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文化”的重视。这么说并不是要反对实践中有关科学的部分,而是应该看到科学对于真正“理解人”还远未穷尽,甚至永远也不可能穷尽;而文化,则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不是去“剖析”而是去“感悟”,相信“只有人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人”,以及“以心换心”可能是“理解”的最佳方式。

  由此,“以用户之心为心”,从SDi的观点来看就必须更在意用户心智的完整性;在用户洞察的过程中,要更在意用户对功能价值需求与意识形态需求的统合性。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对用户洞察的设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我去年为一个烘焙新创品牌实施的洞察项目中,我们在问卷与焦点小组里,设计了一系列关于女性消费“情感体验”的问题,其初衷是我们认为:未来的面包店绝不再仅仅是4P中的“渠道”,也不止是要解决像“更合理的动线”“更便捷地选购”“更有效地避免高峰时段拥挤”这类问题,还需要将包括了门店与场景在内的完整体验,视为可以去化解用户负面情绪的一次机遇,从而在这个纬度上创造出品牌的差异化。

营销

首页推荐

北上广:中国广告业的“三国演义” 北上广:中国广告业的“三国演义”

摘要:中国广告业发展多年,北上广一直稳居中国广告经营额排行榜的前三甲,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放眼未来,深圳、杭州[详情]

百度、今日头条和微博要在信息流广告战场怎么打? 百度、今日头条和微博要在信息流广告战场怎么打?

摘要:百度想通过信息流产品来抢占信息流广告市场的心思,其实早已路人皆知。今日头条2016年已经做到了60亿,大概是百[详情]

智能时代,你的产品需要更“场景” 智能时代,你的产品需要更“场景”

摘要:你怎样才能知道市场的需求,怎么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满足或高出客户期望呢? 智能时代悄然来临,我们的衣[详情]

电视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