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经营《奇葩说》,我对内容经济本质的3个判断(2)
因为马薇薇他们这些人,有长期关于如何说话的积累,关键是,他们有方法论。他们将“表达”这个事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维度,用这五个层面去与别人沟通关于“说话”这件事。
但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产品呢?我们要去看,社会是不是有这个需要。
中国有一句老话,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有什么事就去做,不要说。如果是我这一辈的家长,他们会告诉你,“信口开河”、“巧舌如簧”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太会说话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
但在今天这个社会,你会发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表达何其重要。
这是一个重视表达的社会,学会说话是一个大家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我们的付费用户超过25万,是我们已知音频产品当中的第一。
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不出来的。
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
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
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点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
内容产品是一面镜子:把个人的焦虑泛化成大众共同焦虑当中对应的点,用一个内容形式去整合。
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
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扰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
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到的问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
每一季都如此。
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的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
我们要评估这个风险,且对这个风险有足够大的承受能力。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
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要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
所以,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
内容经济:一切回到生意的逻辑
本节要点
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内容,就是内容经济。
让优秀内容创造者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头部内容公司的核心。
好的内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
如果一定要追溯《奇葩说》的起因,其实就是我和高晓松的一次喝酒。高晓松这个人,关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和你争论。
他说,咱俩这样的人应该做一个“辩论”节目。我说,对啊。
喝完酒第二天,我见到我创业合伙人牟頔,说:“咱们做一个辩论节目吧”。
这就是《奇葩说》最初的所谓“灵光一现”。
真正这个节目可以称其为“一个节目”的时候,是两周之后。牟頔和她领导的整个导演团队,拿出了一个PPT,对我说:“老头,你看这样行不行?”
这个PPT是我以前都没见过的,颜色特别绚丽。以前我见过的PPT都是试图把事写明白,而他们就是一些画。我一看,觉得很喜欢这个风格,还没看完就说:对,就这样开始吧。
导演团队,其实是内容生产者,这是和内容创造者不同的两类人。所谓内容生产者,是组织生产者。而内容创造者,是内容的源头。
《奇葩说》的转机,是我们碰到了好的内容创造者。
以马薇薇、黄执中为首的整个辩手出身的团队,在辩论圈里沉浮多年,经过了很好的训练。当导演组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内容来源——任何一个屁大点的事,这些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跟你谈两个小时,还没有结论。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
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些内容创造者,就是肖骁、范湉湉这些妖精。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他们是先天的,不那样生活就会憋死。
当我们做《奇葩来了》、《奇葩大会》这样的节目,把这些人通过海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关键是,我们觉得,可以用娱乐手段,以辩论的形式作出一个好看的娱乐节目。
我们说过,内容的本质并没有不同。但是,在技术进步之后,呈现内容的手段更为多样,受众的眼界也扩大了。
在过去的文本时代,我们是通过对字的阅读去体会对一个内容中的感受。在今天,我们更多愿意用图像、视频的方式去感受更多信息量。
我们看精品影视剧时的感受会与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有本质不同吗?我觉得没有。
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七季正在更新,据说单集成本可以达到1500万美金。它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最初也许也是一个作者内心焦虑的释放。
但,当它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时候,就需要太多的人、资金、技术,去完成那个能够给我们更多信息量的影像。也就是,需要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去完成。
这就是内容经济。
事实上,头部内容和头部内容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头部内容是一个内容结果,头部内容公司是一个公司形态,这两者互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