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实用技巧教你写出没有“硬伤”的文案(2)
比如,在阐述“玛丽不应该嫁给凯文”这个核心观点的金字塔图里,“凯文不够成熟”和“凯文可能不喜欢女孩”就是两个分论点,而“凯文刚满21岁”和“凯文每天花5个小时玩游戏”、“有人在gay吧见过凯文”和“凯文衣着时尚”则是分别支撑2个分论点的论据。
4、 别偷懒,别耍廉价的花招
如果想试探一个文案的水平,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如果剔除掉文章中的网络热词和段子之后就一无所剩,如果离开网络流行词和“谐音”之外就无从下手,那这个人和优秀文案中间一定还隔着1000个普通文案。
频繁地在文案中使用网络流行词或段子,本质上是一种偷懒和不自信的表现,并且会让你的文字透露出一种速食感和廉价感。
不信你去看看,就连公认的将社交媒体玩得很溜的支付宝公号、海尔官方微博文案中,都很少出现网络流行词汇,而是通过文案悉心经营出某种属于自己的“腔调”。
除了网络流行词,在文案中频繁使用“谐音”也堪称一大硬伤。虽然“谐音”看上去似乎有某种机巧,但没有用户会被“皮肤今夜不加斑”,“我型,我速”这样的文案所打动,它顶多算是一种廉价的花招。这类“谐音”文案出现在促销文案中尚可原谅,但作为Slogan或主标题就显得过于敷衍了。
当然,化用一些热门的“梗”或者以热点为切入点,去策划与品牌内容关联度较高的选题则另当别论。要点就在于,你需要在这些“梗”中加入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偷懒地直接使用它们。GQ在近日一篇刷屏的《那一夜,老板终于忍不住了》中,就将杠精、邀功精、甩锅精等一组流行“人设”,用四格漫画的形式做出了新的演绎,既让用户具有代入感,又不乏新鲜。
结语
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文案是个低门槛的工种,很少探讨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然而诸多硬伤的存在,会让你的作品功亏一篑,瞬间掉落到及格线以下。你需要有意识地避开写作中的禁忌,让你的文字与低级错误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