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百年老店的BuzzFeed(2)
Frank 的这番说辞显得有些讽刺。他和他的团队每周会发布 65 支左右的原创视频,其中包括为 YouTube、Facebook、Snapchat 发布的原创视频,也包括为品牌制作的推广视频。说这些话时,他正站在 BuzzFeed 位于洛杉矶日落大道的专业制片厂里。整个制片厂占地 5.2 万平方公尺,其中有一个录音平台、一个录影用厨房、一个有古董商店那么大的道具间、两间用于室内布景的平房,还拥有一个能将好莱坞尽收眼底的屋顶。一句话 概括就是,BuzzFeed 这种级别的配置和传统的电影制片厂差不多了。
Frank 曾是一位面部动作表演者,他在 2006 年的电视节目 TheShow 中那种断续的独白建立了第一波 YouTube 红人的审美导向。尽管如此,Frank 掌管的视频部并没有染上好莱坞的气质,反而散发出一种真实不造作的感觉。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传统视频制作中过分专业的制作模式——过去编剧 可能永远没见过他的老板或者不知道老板究竟是干什么的。(如果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老板是片厂的电工工头。)所有 BuzzFeed 视频部的员工都是 “身兼数职。” Ella Mielniczenko 向我们这样介绍道。这是一位 25 岁的女编剧、制作人及演员,主要作品有系列剧 You Do You。这是一部只有女性角色的喜剧。“当我能够执行想法并落实的时候,我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Ella 对我说,“因为我知道在镜头前会是怎么样的感觉,我可以更好地进行导演。”
Frank 的职务往往被安排在不同的小团队中。这些团队一般以颜色进行命名,对应 BuzzFeed 各个以颜色命名的频道。每支团队负责不同类型的视频,单支队伍成员往往不超过七人。有的团队做的是推进种族平等的视频,例如 “如果拉丁裔像白人那样说话”;有的团队负责的是一些特许的授权视频比如 “记录反应类” 视频,例子包括 “明星观察动物生产” 等等;有的则负责 “时刻类” 视频,例如 “所有你一定能理解的超尴尬时刻”。为了保证员工不因做出成绩而自满,他们每三个月都会被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团队。Frank 认为这是让团队茁壮成长、保持创意动力、促进成员发展多种技能的最好方法。“100 年前就有这种十分明确的视频制作方式了。” Frank 说道。他在过去的 3000 年间,监制了超过 7000 条视频。Peretti 最初通过收购他的初创公司将他纳瑞麾下。“但是到现在,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例如,‘我们到底应该将故事作为视频的主体,还 是使用一种时刻或一位人物呢?’”
Mielniczenko 的系列剧是 BuzzFeed 不断反思进步的最好体现。You Do You 专注于表现几位主角探索生命中特别时刻时的表现以及她们之间的交流互动,贯穿全剧的曲折故事——几位主人公一起去朋友的婚礼相较于前者而言是次要的。去年 秋天,BuzzFeed 把十二集 You Do You 一起放到了 iTunes 上售卖,标价为一套 2.99 美金。这也是 BuzzFeed 第一次向受众出售自己的内容。在上线的第一周,这部剧就蹿升至 “最热门电视节目” 榜首,超过了《行尸走肉》和《冰血暴》。

BuzzFeed 在视频领域的开拓还包括与美国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康卡斯特旗 下的 NBC Universal 合作,后者去年夏天投资了 BuzzFeed 2 亿美元。BuzzFeed 将和 NBC 一起对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进行预热报道,其中 NBC 主要负责以更为传统方式对话美国派出的运动员,而 BuzzFeed 则将延续他们自身的风格进行采访。他们会问运动员一些愚蠢滑稽的问题,例如 “你见过一只活的火鸡么?” 随后他们会突然放出一只火鸡来看运动员的反应并录制下来。“如此收获的结果是一支 ‘mega-vi 级别’ 的视频,‘mega-vi’ 是 ‘mega-viral’ 的缩写,意味着极具传播性和病毒性。” NBC 的 CEO Steve Burke 介绍道。对了,Burke 此前从未听说过这个 BuzzFeed 的自创词。
BuzzFeed 视频部一直十分闹腾,好像每天都有火鸡出现在录影现场一样——而这些都是 Peretti 所期望的结果。“如果每个人每天都以既定的规则生活,那他们很难具备创造力,” 他说,“让人们创造新事物的方法就是给予他们自治和自由。”
Peretti 的认为经营理念来自他早期做老师的经验,还离不开她妹妹 Chelsea 的启发。他看着妹妹一步步成长为一位脱口秀演员。“最好的老师不会只是说,‘我有一种与学生交流的好方法’。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授课的方式,他们会创造一 个学生会为之激动的新课程。” 他的妹妹现在是福克斯旗下的系列剧 Brooklyn Nine-Nine 的演员,Peretti 谈起她时一脸骄傲。“我从妹妹身上学习到的就是喜剧效果产生的机制。喜剧演员往往会说一个笑话,但是这个笑话并不太能吸引观众,于是他们就用另一种方式说 这个笑话。”
想要在 BuzzFeed 做出一番成绩意味着你与它一起应变。“BuzzFeed 就像一艘疯狂的变形飞船。” Emily Fleischaker 说道。她是负责食物板块的创意总监。在她前往曼哈顿下城录影厨房(最初的场地是在她的公寓)的路上,她与我分享了在 BuzzFeed 工作的体验。“你得做好每三个月就换一次领导的准备。办公室里可能进来一个你不熟悉的人,你要向他作报告。你的办公桌也换了一个位置。”
“我们明天就要搬家了。” Peggy Wang 笑着说。她是生活方式版块的文字总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她还是 Peretti 的学生之一。BuzzFeed 的纽约总部在 2016 年初搬到了距离原地址五个街区的南端。
“而且你必须得开心地接受这一切,” Fleischaker 一边插嘴一边活动指节,“好的,我们就这么做吧!”
适应能力之于混迹数字媒体圈的人而言十分重要。Peretti 自己就在一月份搬回洛杉矶居住,因为她妻子更喜欢西海岸的生活。尽管在一封公司内部的邮件中,他宣布这一决定时的说辞是 “我们第二大的分公司和成长最快的团队就在洛杉矶。” 就如 Peretti 一直所强调的,人们沟通交流的媒介仍然没有完全成熟。在 BuzzFeed 诞生的年代,我们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桌面电脑迁移至移动端,从浏览网页到使用 App。变化从未停止,图片的地位似乎要被视频流所取代。Peretti 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使他能够不断保持内容创新和促进内容消费,这也是风投们特别喜爱他的原因。“Peretti 和我们一块的时候脱口就是科技相关的事儿,他像拉家常一样谈论媒体发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风投 Chris Dixon 说道,他于 2014 年投资了 5 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