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品牌如何秒变“白天鹅”?方法案例分析!(2)
速溶咖啡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市场时,在广告中大力宣传物美价廉、省时省力的特点,但并没有效果。经过研究得知,人们不喜欢速溶咖啡,并不是因为味道不好!主妇们冷落速溶咖啡的深层动机是:因为购买此种咖啡的主妇被认为是喜欢凑合、懒惰的、生活没有计划的女人。
找到原因后,雀巢在宣传上转而强调速溶咖啡具有美味、芳香,以咖啡的色泽、质地来吸引消费者。避开家庭主妇们偏见的锋芒,消极印象被克服,速溶咖啡销路就从此就被打开了。
帮宝适刚开始推出其新产品“一次性尿布”时,也是销路不畅,因为广告关于省事省力的宣传却使母亲们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安:给孩子用“一次性尿布”的母亲,在长辈眼中,会被认为是一个图方便、怕麻烦、懒惰的、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母亲。
后来,广告诉求的重点发生了改变,把产品利益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淡化了对于母亲方便省事的描述:着重突出该尿布比布质更好、更柔软、吸水性更强、保护皮肤、更卫生、更舒服等特点。广告语是:“让未来总统的屁股干干爽爽!”。从此“一次性尿布”就在美国流行起来。
4、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价值观营销绝不应该是强势大品牌的专利,它对中小品牌也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品牌,都应该有鲜明的价值观,而且要大声地积极地传播出去。
小米早期的“为发烧而生”、“我是凡客”、聚美优品的“我为自己代言”等都曾是价值观营销的典范。
同样是低价超市,普通超市买价格,而这家超市却已经升华到卖价值的新境界。
全联社是台湾一家知名的平价连锁超市,但30岁以下的消费者仅仅只占9%,因为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去全联消费会有一种“委屈感”,甚是觉得拿全联的超市塑料袋都会丢脸,好像是因为自己很穷,才来这里。为了让品牌更年轻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光顾,全联社今年推出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广告,提出“经济美学”的概念,倡导年轻人从消费观到价值观的改变。
广告以14个衣着时尚的年轻人,道出各种省钱的各种道理,说服力十足,企图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心得告诉你,节省也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年轻一代的经济美学。
5、更换需要说服的对象
买的人不一定用,用的人不一定买。这种情况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盯着确定的目标人群不放呢?所以,有时需要大胆改变销售人群,让不可能购买的人群买给需要的人。
大家都记得脑白金的经典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的功能仅仅是改善睡眠、润肠通便。但如果仅仅宣传这些,绝对不会有十几亿的销售额。可见,真正需要你产品的人不一定就是你销售的目标人群。
再如,最需要清肺的当然是吸烟的人,但大部分吸烟的男性都不会把这当回事,仍然每天吞云吐雾。某种保健茶大胆地把自己的诉求对象转向目标消费者的老婆——“老公,烟戒不了,喝点XXX茶洗洗肺吧。”这个大胆的创新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美国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内衣,设计师明确提出其设计的产品是“男人一定要送给女人的礼物”,顺利地将目标群体从女性扩大到了全体,男性成为女性内衣市场的新的消费群体。
6、把产品的弱点变成强点
所谓的差异化,不一定就需要“刻意”的打造现有产品,有时它也许就隐藏在你已有的产品自身中,只不过是你还没有发现,并将其作为品牌的闪光点加以利用而已。
排毒养颜胶囊原本是个传统的润肠通便产品,在该品牌“出名”之前,尽管很多品牌也知道润肠通便可以排除体内毒素,但只是把它作为一项辅助功能。但排毒养颜胶囊却做了喧宾夺主的事情,把产品的次要功能提升成主要卖点,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比利时Bru牌水,是一种含有少量气泡的矿泉水,由于仅仅含有少量气泡,使它陷于普通水和高含气矿泉水之间的尴尬,因此它就缺乏特性。但是品牌却主推了“少量气泡”的特性,他们称之为“珍珠”。至今仍成为比利时50种瓶装水中最畅销的品牌。
营销一定要知己知彼。这两个案例也提醒我们,我们不能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忽视了自身蕴含的潜力。因为品牌经营者、产品的研发者所思考的“好产品”,可能跟客户需求的“好产品”是两码事。
本文小结
你的产品永远都不会变得完美。
营销,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优点,把别人的优点变成弱点。这取决于你看待世界和表达说法的角度。
品牌营销的本质,就是个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给用户一个使用的理由。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影响或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结构,尤其是针对那些你有希望改变,也值得你付出成本和心力改变的核心人群。
本文给出了6种可选择应用的方法:强化极致的情感、利用人的“逆反”和“自尊”心理、输出引发共鸣的价值观、让产品属性由弱变强、更换(增加)需要说服的对象。
想了解更多广告观点 ,请访问广告买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