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与摩拜 仅是公关和广告的差别吗?
摘要:近期,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之争,短短两个星期也从《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迅速升级到《ofo和摩拜,谁将最终胜出?》, 007钻研一个星期,从营销策略、产品用户、商业盈利三方面,结合近400人投票、专家分析、第三方数据等,来综合比较ofo与摩拜的不同,不同背后的原因,不同的结局...
一、营销策略
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 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微信的推送日期显示出摩拜的跟随策略...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007专程请教了几位资深业内人士。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 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 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 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二、产品用户
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 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