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快死了?“呵呵,大家也总说房价会跌呢。”
摘要:16年10月末,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再见了,4A》的文章刷屏了。一时间,关于4A到底还能不能活的话题,再度引起了圈内人的讨论。转眼到了2017年,话题仍在继续发酵,业界大咖对此怎么看呢?本文作者整理了一份大咖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16年10月末,梅小花的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再见了,4A》的文章刷屏了。一时间,关于4A到底还能不能活的话题,再度引起了圈内人的讨论。
在梅花网发起的话题讨论中,不少营销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瓜,大谈自己的看法:
转眼到了2017年,话题仍在继续发酵,业界大咖对此怎么看呢?梅小花将整理一份大咖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4A “死因”之:反射弧长
在《再见了,4A》一文中,作者认为4A体制存在反应过慢的现象:
和其他大公司一样,4A公司也深受“大公司”病的困扰。11点起床一直磨蹭到晚饭后才正式工作的工作节奏,也许是产生好创意的“温床”,却和数字营销“及时性”和“即时性”的节奏背道而驰。
即使乙方想改变“工作状态”,也难以短时间消除内容“供应链”上的沉疴。大多数的乙方公司都需要把工作外包(…)“十个agency八个做Nike”的坊间传闻并非只是笑话,而是大品牌和大制作的“供应链”长而复杂的真实再现。
在过去,如果甲方要求乙方在三天之内提供创意和内容,内心会充满无限内疚。今天,即使乙方把这个过程缩短为24小时,甲方也会抱怨指责。
4A“死因”之:后起之秀的崛起
在4A气定神闲钻研项目时,不少本土广告公司、创意热点正飞速出街自己的作品。
在《4A已死?可广告营销即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一文中,作者写道:
以W为代表的创意工作室攻城拔寨,这些灵活、有趣和酷的公司在2016年表现亮眼,创作出的作品屡屡引发舆论热议并横扫各种广告奖项;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组建in-house团队,更多地掌控广告决策的主导权,可口可乐组建不久的“新闻编辑室”就是最好的例证。
4A“死因”之:去乙方化
《再见了,4A》的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去乙方化”的观点:
数字营销协会( Society of Digital Agency)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显示,27%的品牌正在进行“去乙方化”,减少甚至停止与乙方的合作,而转向自建内容中心。更有远见和实力的品牌如 Netflix甚至把广告投放和程序化购买业务收回到自己手中,实现对产品数据和客户数据的有效控制。
针对以上几点,不少广告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反射弧长?我们是在选择最安全的广告方案。
在《4A到底死不死?我说两句吧,就两句》中,作者对反射弧的问题做了一下解释:
大家都知道4A人忙的要命,加班一点不少。这些加班都去了哪里?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内部讨论,相互沟通上。我个人不觉得这是效能低下的无谓内耗。一件事情如果参与的人多了,想法就多了,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也会多,大家就能更多角度的去思考解决方案。一件作品出街之前看的人多了,意见提多了,就能保证不会有太多错误,并且可以被大众接受。这是安全的做法。
4A的价值不断被甲方与乙方新秀挑战?其实4A也在思考怎么进步。
此文作者还强调:“大公司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市场趋势,什么是前沿科技,什么是营销新动向吗?我不觉得。很多大广告公司的前沿部门,比如互动,社交都成立地非常早,相当多自立门户的4A人也并不是自己原创了新形态的做法,而是在4A受了启发,才跑出去单干得。我就不去点名了,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新兴热店创始人的背景。
但为什么这些创新在4A里面步履蹒跚,发展的不够好呢?这跟体制有关系。本来是靠卖新鲜生果赚钱的,突然想卖沙拉。如果你是水果店老板会怎么做?当然是先继续卖着生果,同时试着沙拉,看看最后能不能做起来。这不代表沙拉的生意就比专门做沙拉吧的店差,只是水果卖的太好,大家不觉得了而已,总觉得老板是兼职做着玩儿的。”
如果4A走下神坛,广告人的梦想该在何处安放?
“经验已不能当饭碗,装逼也容易被拆穿,只有真的有料才能在动荡中站稳脚。而想要有料,请先拒绝做一只“广告狗”开始。”在《再见4A,可是广告人还能去哪》中,作者为广告人指了几个发展方向:
1去甲方
去甲方的创意部门,千万不要抱着养老的心态,而且甲方也并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小心以前3天的活让你一个小时完成)。去甲方你除了要掌握以前的创意能力,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能力,协调媒体以及执行资源的能力,以及与领导和不同部门搞好关系的能力。
2去媒体
媒体公司一般有三种选择:一种是为媒体自身品牌服务,这和第一个“去甲方”是同理。第二是为媒体公司制造内容,比如优酷爱奇艺等自制剧和网络综艺节目。第三种是借助媒体平台为客户打造定制传播方案,这个比较接近广告公司的工作。
3创意热店
创意热店是区别于4A广告这种隶属于大型国际传媒集团的公司而言的,创意热店一般都是独立的跨国创意广告公司,不受集团控制,小而精,追求作品的品质胜于追求利润。但这类的广告公司对个人素质要求极高,属于金字塔上层的顶尖,并非人人能及。
4自由职业
按天收费其实比包月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资深的创意人按天能在2000元/8小时左右,而如果能够按项目收费,8小时能赚上万也是很正常的,但自由职业的问题在于不稳定,没社保,讨钱很难。而且想要做好自由职业,个人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以及口碑非常重要。
5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