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3)
推动广告业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助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树立,实现互动互利发展,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广告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广告业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融合,构建新型广告产业生态圈。
(五)提升广告产业国际化水平
继续坚持广告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引进资金、设立外资企业,重点转向引进广告业国际理念、国际信息、国际资源等,提高广告业发展国际化水平,推动广告业成为服务国家开放、树立国家形象的有生力量。
鼓励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国际品质和民族特色的国内广告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设立企业、并购、参股、租借等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吸引国际广告资源,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
支持、鼓励广告服务向国际化延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等,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广告专业服务,用广告树立民族品牌和国家形象。加强内地广告业与港澳台广告业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国际化发展协作体。
支持广告业积极参与和深化国际交流,加强广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中国广告形象。支持推动中国本土广告作品、广告案例获得国际奖项实现新的突破。
(六)完善公益广告发展体系
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鼓励、支持、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告媒体等单位和个人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宣传。
建立完善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机制,出台促进公益广告发展的相关措施,推进公益广告宣传制度化、长效化。支持成立促进公益广告发展的专业机构,多渠道筹集公益广告发展资金,依法建立专门的公益广告基金以及在综合性公益基金下的公益广告专项基金,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公益广告服务,研究制订企业投入公益广告费用税收鼓励政策。
落实《广告法》、《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依法促进和规范公益广告发展。建设公益广告传播体系,扩大公益广告宣传阵地和社会影响。将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网站创建工作测评,广告行业组织的会员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行业自律考评。建设公益广告作品库,鼓励开展公益广告学术研讨、发展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建成若干个公益广告理论和实践研发中心。
(七)建设广告业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广告业标准化建设,实施国家标准,推广行业标准,鼓励企业标准。建设涵盖广告产业链各流程环节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品标准,以及企业和区域广告业发展质量评价等标准化体系,促进广告业质量升级、规范发展。由行业组织牵头,有关企业和专家参与制定广告业标准,支持广告业自主标准国际化。加强标准执行情况动态监测,建立第三方的标准评估制度。
建设广告业统计调查体系和统计调查制度,与相关部门共享统计资源,应用广告业统计数据进行行业发展分析、预测。支持广告行业组织建设广告业发展信息数据库,建立广告业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加强对广告业社会活动引导和管理,规范广告领域的各类评比评奖活动。
鼓励广告市场主体申请知识产权,加大广告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广告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广告创意和广告设计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按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规定执行。
(八)发展广告研究和教育培训
加强广告业发展新型智库建设,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和宏观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支撑。发挥国家研究力量和民间智库力量的各自优势,建立第三方独立智库。支持社会组织、教学科研机构、各类企业和广告媒体单位建立广告研究机构,利用优势资源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到“十三五”期末,建成5个以上全国性的广告研究机构,若干区域性、专业性的广告研究、实验中心和基地。
创新广告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开放式广告教育和培训平台。支持高等院校广告院系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基础教学和实训教学。加强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广告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人才。选择在有基础、有特色的大学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广告企业单位、广告产业园区等,建成30个以上全国性的广告教育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若干区域性的广告教育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支持设立社会性的广告教育基金。
(九)促进广告市场秩序继续好转
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要求,加强广告行业领域法治建设,倡导和推广诚信广告、绿色广告,依法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促进、保障广告业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修订后的《广告法》,制订、修订相关配套规章和有关规定。巩固“十二五”时期规范广告市场工作成果,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衔接。
提升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广告活动的能力。全面建成启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广告监测中心和监管调度指挥平台。分析、研判广告市场秩序现状、趋势和社会热点,及时发现、制止可能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广告和其他违法广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广告信用监管制度,完善广告活动主体失信惩戒机制。
推进广告市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净化,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违法广告提示预警机制。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处理违法广告投诉举报,支持广告领域的消费维权。建设“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体系。
(十)推进行业组织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