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品牌的野心:如何做超级品牌 Mega brand?(2)
我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几乎同时豪情万丈的跨入某个空白市场,结果却大相径庭?大家貌似看中的是一块大肥肉啊,出的产品也差不多啊,砸的银子也不少啊,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嘞?过了两年,我才后知后觉,原来问题出在:我们是用一个品牌去突击不同的消费者;而别人一个品牌只服务一群消费者。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
1、怎么定义“同一群消费者”?
这其实是个很严肃的基本问题,需要用一整篇文详细讨论。简单来说,过去,我们喜欢从年龄和收入水平入手划分消费者,并因此而建立了无比复杂的消费者模型。我们习惯于针对同一年龄段、同一收入水平的人推送固定的产品。比如,在护肤品领域,我们习惯于给25岁+女人推送抗老产品,给收入不高的人推送物美价廉的促销装。但现实中,我们又非常纳闷:为啥人家不乐意用抗老,只乐意补补水就行了?为啥收入不高的姑娘却舍得花钱买奢侈品?
如今,我们在划分消费者时,不得不加上了“消费理念/价值观”这一指标。因为,表面上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人,也许心里住了同一个人,可能就愿意消费同一个品牌。比如韩剧的忠实消费群体既包括少女,也包括大妈。
2、为什么一个品牌尽量不要突击不同的消费群体?
这就要回到品牌的本质意义——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其实是用来定位自己、区别他人的一种工具。从近代商品经济以来,人对自我的追寻就愈演愈烈,不同的人吃穿用度不一样的品牌,就是为了界定自己在这大千世界当中的坐标。所以,品牌的力量,实际上是从近代商品经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才开始崛起的。当然,在不需要追求自我的世界中,品牌几乎没有声音,例如朝鲜。
正因为品牌的本质意义在于人的定位媒介,所以,如果品牌的目标群体不专注,那么就可能伤害几拨人,因为这几波人可能同时出现错觉“这牌子像是给别人设计的!”所以,奢侈品很少用单一品牌做价格扩张——无论消费者划分标准如何复杂,价格始终是最基础的指标。但并不是说,品牌不能有价格高低差异。实际上,品牌是可以设计少量高价产品作为形象产品,只是不能对销售额抱太大希望而已,且要尽量保证主销产品在同一价格区间内(当然,不同行业的价格区间是不一样的)。
误区二:扩张品类/产品线没有关联性,或者错误的关联性。
很多人都知道霸王洗发水进军凉茶,但可能不知道,五粮液曾经出过红瓶的五粮液矿泉水,海尔也卖药。错误的关联性比没有关联性,对品牌的侵害更强,会让消费者不知所措。
但这里的“关联性”概念,其实是相对的,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包容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比如康师傅,一开始推出茶饮料时,很多人有点纳闷,很难将方便面和茶饮料联想在一起,后来就见怪不怪了,估计现在康师傅出糖果,也没人惊讶了。但想象一下,可乐如果出方便面,立顿如果做油茶,你会不会觉得心里怪怪的……
误区三:没有统一的、可以跨越品类/产品线的品牌特征Equity。
Equity是大品牌反复强调的概念,类似于尚方宝剑的角色——凡是与equity不符合的行动,一般都会格杀勿论。只有在巨大的生意压力下,或是领导者的强烈欲望下,才会发生不符合equity的行动。
Equity 的内涵很广,包括品牌性格、差异性功能和品牌价值。在奢侈品领域,品牌扩张更注重品牌价值,比如Chanel无论如何扩张,始终不变的是“经典”。在大众消费者品领域,品牌扩张则更注重差异性功能,耐克扩张,始终围绕纯粹的运动;舒肤佳跨界,始终围绕“除菌”。
误区四:使用缺乏延展性的品牌名。
品牌命名是个学问。奢侈品牌大多用人名,而避免与产品功能直接相关,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方便扩张。如果从功能出发命名,短期内虽然可以增加认知度,但也限制死了自己的扩张可能。
在美妆行业,以“天然/自然”命名的品牌,很难再开发高科技概念、或者高科技驱动的产品品类;而主攻“敏感肌肤”的,则可能错失普罗大众消费者;以“白”命名的,则很难做补水和抗老市场;以“水”命名的,相应就很难做美白和抗老市场;以“油”命名的,怎么说服消费者产品是清爽无油的嘞?
在市场上还有一种现象,用集团名(公司名)去背书品牌,比如联合利华在自己每一条电视广告后面,都孜孜不倦的缀上联合利华的Logo并配画外音。这种背书,到底作用是正面多?还是负面多?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过于明显的背书,反而会削弱自己精心设计的“多品牌架构”,本身就是个悖论。
误区五:内部资源(人力、管理、文化)配套不上。
工作越久,就越发体会到,很多时候决定组织成败的,往往都不是业务等硬条件,而是人力管理和文化等软实力。再完美的理想和计划,如果没有靠谱的人去实施,也是白搭;如果这个组织架构并不鼓励人靠谱,同样白费力气;如果整个公司文化是唯唯诺诺、保守、扯皮划地盘风气浓厚,估计连正常的品牌运营都困难。得先有好兵,才可能打胜仗不是?
在数学上,1+1=2,而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并不等于2。品牌扩张即是如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需要仔细思量后再定夺。说到底,品牌只是一个工具,并非目的。组织的目的,并不是非要成为外表光鲜亮丽的超级品牌Mega brand,或是死活吃老本的钉子户品牌。而是,通过尊重基本的品牌规律,合理整合分配内部资源,来实现企业的最终价值——可持续性的利润增长。凡是有悖于这个根本目的的,哪怕再火树银花的诱惑,也要尽量克制、节制。
作者:麦青Mandy
想了解更多广告观点 ,请访问广告买卖网。
传统媒体广告与微信融合项目,可让广告传播效果扩大几百倍以上,现诚征代理商,零投入,高收益,现在工资基础额外每月增收万元不是梦。操作简单,适合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广告代理公司,业务人员均可加盟,佣金可返个人。赶快加盟吧,咨询电话:010-56292999转898# 夏天
加盟地址:http://www.51ade.com/818_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