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报纸媒体 > 正文

名人去世了,《纽约时报》记者是这样赶头条的(2)

来源:互联网 编辑:好传媒网 更新时间:2016-07-22 03:02 字体:

  在95分钟的电影《讣闻》里,导演Vanessa Gould的镜头并没有超出《纽约时报》编辑部的范围之外,也无意深入探讨这个行业的种种问题(数字新闻会威胁它的生存吗?未来会往哪里去?),而是集中呈现了讣闻作者的日常,以及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局限。

  片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档案管理员Jeff Roth的,这位常年与“死灵”打交道的人穿一双白鞋,戴着领带,身处一个似乎与现实抽离的世界里:几乎被抽屉占满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属于各色人等的文件夹和照片。在这个原本有30人的团队里,只有他留到现在。

  档案管理员Jeff Roth在档案室里寻找资料

名人去世了,《纽约时报》记者是这样赶头条的

  在关于他的电影片段里,人们也许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天讣闻消失,不再需要档案资料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在这些被冷落的故纸堆里,往往藏着让人读之动容的故事,比如前NASA工程师Jack Kinzler,生前曾用天才的发明避免了NASA天空实验室计划(Skylab)功亏一篑。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却被公众视线所遗忘。

  1973年,Jack Kinzler手中举着他所设计的隔热罩照片,这个设计后来在架设天空实验室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人去世了,《纽约时报》记者是这样赶头条的

  时至今日,许多从维多利亚时代起就阴魂不散的老套讣闻,还是会时不时地闯进你的视线,好比“他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死”、“他感动了无数与他素昧平生的人”,诸如此类。但是,更多的作者愿意用作家的心态来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在确保事实正确的前提下,也不妨用一些技巧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甚至加入适当的幽默。毕竟,“这是让死者重生的最后一次机会。”讣闻作者William Grimes说。

  在被问起最乐于记叙的人物类型的时候,Margalit Fox说:“是那些站在历史后台的幕后演员。”玩具画板的发明人、飞盘的创造者、汽车碰撞试验里假人的发明者……那些不为大众所知,却有着独特创造的人,给她带来了写作生涯中的闪光时刻。

  于是,在死神驾到后,这些人继续活在了《纽约时报》的讣闻档案里。这里保存着形形色色不同寻常的人生,他们有着“不详”的名字,却在生命力上不输给鲜活的现实。他们在讣闻作者的笔下复活。

名人去世了,《纽约时报》记者是这样赶头条的

  想了解更多报纸广告,请访问广告买卖网。

2016中国户外广告业大会

相关媒体:
纽约时报 

首页推荐

传媒图片

传媒排行

  • 经营
  • 出版
  • 职场
  • 教育

电视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