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多快好省是互联网改变不了的商业本质(3)
把一半还给消费者,一半装口袋里,效率先提高了。别光看效率,用户体验是不是比以前好了呢?原来通常在一个市区影楼,吊起来的婚纱一般不会超过200套,到了通州,4000套,有的是放置的地方;通常一个门店,不会超过20个摄影背景,通州大概400多个,可以供用户选,还有花园;原来一个门店通常2到3个摄影师,通州基地有70个,各种各样风格的,随便你挑;化妆师有40多个,也供你挑。
消费者体验如何呢?
你在城市里边,穿上脱下婚纱,互相都看得见的,在通州,你放心,有的是地方,一对新人一个包间,女士化妆时间比较长,没关系,包间里边给男士准备一台游戏机,吃饭也不用吃肯德基了,有餐厅。从消费体验来看,婚纱款式选择多了2、30倍, 摄影师选择也多了2、30倍。
本来你去市区,路上要30分钟,去通州不就多了3、40分钟吗? 这些牺牲了一点点的用户体验,换来了用户更多的体验,更何况因为用户成本下降,把省下来的钱一半还给消费者,把平均单价拉低,所以消费者的体验是成倍提高,那么企业除了租金以外,人效提高了。
有70个摄影师,新娘在换衣服的时候,可以给下一个人拍,优秀摄影师一天拍3对,落后的摄影师被淘汰。但如果是在门店里面,你不敢轻易淘汰,因为就两个,淘汰一个,另外一个人不干活,怎么办?优秀的摄影师收入更高,整体平均每天服务2.5到3对。化妆师更好了,新娘连坐,一个个化过去,原来一天化大概4张脸,现在一天可以换20张脸,人效提高了。
企业效率中原来最麻烦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租金,但现在占营业额的比率下降了2、30%;一个是人效,原来大约20%,现在降到了12%-13%。人效提高,承办占比下降,这个模式的用户体验成倍提升,企业效率获得10%多的提升,那么证明是好模式。
用消费者体验和企业效率两个事情检验企业,次序不能错,因此一定不能按照错的顺序这个考虑:你当时爽了,为了更便宜点,把新人拉到石家庄,但是用户体验受不了,所以还是要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消费者体验”这个打了勾,“企业效率”这个勾也得打,如果第二个勾不能把账算清楚,还不是好模式。
四、“多快好省”、“广深高速”,你懂得取舍吗?
讲到用户体验,我们传统行业讲这4个字:多快好省,后来想想互联网电商还是这4个字。有人说我追求完美,这4个字是有矛盾的,很难同时实现。
我们来看看传统零售,便利店,大家觉得主打哪个字?便利店,第一个字打“快”,对吧,因为离你家最近。第二个字,“好”,便利店的东西相对好。牺牲了哪两个字呢?“省”和“多”。它面积小,它的品种是最少的,所以也会有点贵。
最近好像全国人民掀起了学美国Costco(好市多)的热情。
Costco主打哪个字?首先是“省”,买张会员卡99美金,一把就赚回来了,第二个字是“好”。牺牲了哪两个字?“多”和“快”。Costco原来最多的时候有7000个SKU,现在号称要往4000个SKU减。一家标准的沃尔玛商店,有24000个SKU,在美国,通常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会开一家沃尔玛,大概10分钟就可以到,到Costco呢,45分钟到1小时,所以相对沃尔玛来说,Costco是远了,也就慢了。
Costco是傻瓜吗?为什么不把另外两个字也做上去呢?如果Costco也要快,对不起,店要开得多、位置要好,成本上去了,“省”做不到了。“多”?Costco说我也把产品从4000个SKU顶到2万个SKU,如果营业额不变的话,每个SKU摊到的销售额就下降,供应商给的价格就没办法低,库存周转速度就慢,所以它不得不牺牲掉两个字。
那互联网来了以后,有改变吗?
淘宝第一天主打哪两个字?“省”、“多”。好不好?看你运气。快不快?看你运气。京东后面来,怎么办?京东一开始先打两个字,“好”和快”,直营,3日达,京东一开始没那么牛逼的,淘宝就有点难受,也不能说3天一定到不了,但不知道,我说的是当年,现在越来越好了。
京东不断地把“好”和“快”这两个字开始往极致做,3日达、次日达、当日达,它一定要把“快”做出来,为什么淘宝商城之后,有今天的天猫呢?也要逐渐把“好”做起来。天猫后面要去追它,一样的,把“好”和“快”两个字做好。为什么要有菜鸟呢?希望物流也能够把“快”做起来。
但确实,如果淘宝当年说,我想把4个字都做了,也得先有取舍,所以互联网不改变“多快好省”这四个字的商业本质,第一天你很难全部做到,要有所取舍,那么怎么取舍呢?你要针对你的客户、用户、行业,要知道哪几个字对他/它最关键?
O2O来了,O2O还是“多快好省”,你在里边重点打哪个字呢?有些O2O说我要打“快”,那你比超市、便利店能不能再明显地快一点?你不能量化地说明你有多快,也不行。
有的O2O说打“好”,比如**,我也不知道你的手法比别人好到哪去,而且这次好,下次也不一定好,所以你打任何一个概念,要量化,让消费者感到好很多倍,所以你看Costco跟沃尔玛比极致,不是比便宜,沃尔玛已经在那喊“天天平价”了,那么Costco进去看,觉得沃尔玛太黑心了,太贵了,Costco那是真便宜。
中国人总觉得这么便宜的,就是假的。为什么说美国没有中国假货?Costco卖的真货比中国假货还便宜。Polo、T恤衫,中国假的大概6、70元,Costco那真的折**民币才40多元,中国假货在美国自然就没有市场,它做到了极致。所以雷军说“极致”,我是同意的,但这个极致背后是有牺牲的,你要把一些东西做到极致,你愿不愿意放弃一些东西。肯德基永远控制菜的品类,上来一个就去掉一个,麦当劳也是一样。
再往下看企业成长,用户追求“多快好省”,企业呢?我称之为“广深高速”。你做有多广?你做有多深?你是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么高,还是有一个速度?哪个好?4个都做到肯定好,但和前面的“多快好省”一样,你在不同的企业阶段,或者根据你的模式,你对“广深高速”的选择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