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总局加强网剧监管 谁来审,审什么?(2)
法规依据解读:《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五)条规定电视剧不得宣传邪教、迷信等。根据一系列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之后大致可以给各种“非人类”生物划清界限:鬼魂是封建迷信,妖魔仙是神话,如果凡人成仙不能描绘成仙的过程,但可以描绘成仙后的善举。“外星人”之类的“异能”元素目前只存在于儿童剧中。

案例:影视作品中不能出现鬼已经成为制作方和观众都皆知的共识,所有上映的有“鬼魂”元素的悬疑恐怖片要么是人为阴谋要么是心理幻觉——这已经是大多数片方被审查“逼”出来的普遍处理结果。《聊斋》中原本是鬼魂的“聂小倩”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都无一例外变成了妖精。
国产电视剧中很少有能纯粹探讨科幻题材的电视剧,即使有各种玄幻元素都在古装剧以仙魔身份出现。例如讲述了未来时空,穿越古今的电视剧《魔幻手机》则以儿童剧过审,避免了审查上的雷区。
电视剧《家有外星人》中也有一对外星人母女,但其超能力被弱化,该剧成为只是贴上“外星人”符号的《家有儿女》。
6、校园内不能有早恋,不能有暴力
法规依据解读:《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十)条规定电视剧不得出现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普遍社会舆论认为学生在校园里谈恋爱会耽误学业,因此电视剧中几乎是严禁表现中小学生早恋的情节,而校园暴力直接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是表现的禁区。

案例:2003年,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内地播出收视率影响巨大,但诸多媒体发表评论称该作品鼓吹“拜金主义”、“校园暴力”等,被认为“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内地被禁播。
改编自《流星花园》的《一起去看流星雨》同样讲述校园恋情,就把原本的高中校园换成了国内教育序列中并不存在的“预备学校”,从而规避审查,其中的校园暴力情节也被弱化为搞笑情节。实际上以校园为题材的电视剧可表现的范围逐渐缩小,目前校园剧已经慢慢稀落成为创作红色地带。
7、政治剧贪腐剧一律不用真实地名
法规依据解读:影视制作公司效仿成功案例。

案例:六六的话题之作《蜗居》,设计了宋思明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贪官,而他所在的区域是中国版图上无法找到的“江州”——即便如此,《蜗居》也成为为数极少的总局禁播之作。
电影也同理,《私人定制》第二个故事讽刺权力欲望,特意为范伟设计了行政序列中并不存在的“镇级市”。
实际上政治类题材都是中国影视公司的拍摄禁区,基本上大家都会自觉规避此类题材,即使在2000年左右政策较为宽松的时候所出现的一系列政治剧都没有一个是用真实地名、真实环境叙述的。
8、不得篡改戏说经典历史人物和故事
法规依据解读:根据相似题材案例修改意见,影视公司自我总结。

案例:由于正编剧并担纲制作人的电视剧《王的女人》,本是楚汉相争的故事。由于电视剧对传统的人物关系进行了较大的颠覆——吕雉与项羽真心相爱,虞姬变成了处心积虑拆散这两人的“第三者”,审查时也被提出了大量意见。
最终,这部剧进行修正,变成了架空历史神话传说中薛、蜀、陈三国争霸的故事,霸王项羽叫云狂,吕雉叫吕乐,刘邦叫海天,虞姬叫于妙戈,才得以播放。
9、不能美化犯罪分子和已有定论的反面人物的形象
法规依据解读:根据相似题材案例修改意见,影视公司自我总结。

案例:由刘江导演、黄海波主演的《乱世三义》是一部年代传奇剧。实际上,剧中黄海波饰演的唐子义身上有着张作霖的影子,但由于张作霖在中共党史中被定位为反动军阀、不能以正面形象表现,因此这部剧中唐子义前半生基本上借用了张作霖的发家史;张作霖“东北王”阶段的故事则安排在吴玉湘身上;张作霖一代枭雄的风范则有一部分被赋予给了索智义。
文章来源:符号与传媒
责任编辑:吕守田 SN220